混乱中立杂食党。原耽文评在子博。

他们的后半生

从《琅琊榜》到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,倏忽半百年岁流过,想写写第一部的故人,写写梅长苏的身后事。


 

——————

萧景琰的后半生经历了什么呢?

 

刚彊直理曰武。刚无欲,强不屈。怀忠恕,正曲直。

克定祸乱曰武。以兵征,故能定。

刑民克服曰武。法以正民,能使服。

 

柔德安众曰靖。成众使安。

恭己鲜言曰靖。恭己正身,少言而中。

宽乐令终曰靖。性宽乐义,以善自终。

 

 

励精图治,严明法度,又心性宽仁,故谥武靖

 

林殊用最后的生命换来了北境的十年安宁,可依然并不乏小战役。不然不会有庭生十九岁上战场,戎马一生。

长林军在萧景琰的手中成型,壮大,威名赫赫的背后,还是战火绵延。

 

我一直猜测,从掖幽庭里被拯救的三个孩子,路原年纪最长,姓名在第一部就出现了;庭生次之,被收为义子;那么最小的林深呢?他的姓名是源于本家,还是拜萧景琰所赐,以铭林氏风骨?

赤焰平反,可林氏无后。林殊在时无暇亦无心,可景琰后来很可能是有这样的念头的吧。

长林军起,路原、庭生、林深三人从军报国,继承先生遗志——亦是萧景琰的心意。

 


可是天不遂人愿,

莱阳王勾结长林军左营大将路原,涉案军中贪腐。

一坏军纪,二违法度,三贪心不足。

那是他的嫡子,正妻宠爱的小儿子,他亲封的王爷,

柳后大约与他是相敬如宾的,在莱阳王死后抑郁伤身。

为什么莱阳侯府没落无闻?

那是萧景琰的痛点。

是他为父失教,为君失责,

负亡友,负军民,负天下人

 

君父弑子

宛如萧景琰人生中的“魔咒”,

他的前半生挽不回父亲杀兄长,后半生又要困厄在亲子悖逆的伤恸里。

 

这个故事里,海宴是心狠的,

教他失而复得,得而复失,

教他忍受命运循环,承担不同角色的痛苦。

 

 

当然,还有太后过世。

从此后,萧景琰是所有人的长辈了。

萧歆与庭生记忆中的先帝时常“严厉”,

那个眼眶发红,眼角蓄泪的萧景琰,

他们大抵永远看不到了。

 

 

梅长苏身后,萧景琰一个人在金陵的帝位上终老,尽后半生做明君和严父,不知临终可还有憾事?

 

 


——————

蔺晨呢,从琅琊榜少阁主到老阁主,送别老蔺阁主去见老友;

养大了飞流,大约去看过了凤栖沟的猴子,吃上了顶针婆婆的辣花生,后来也送走了他【注】;

更改了琅琊榜评定的规则,年复一年亲自定榜,只是榜首再无那个人的名字。

 

为什么一心要撇清与朝堂关系的蔺晨,能同意平旌在琅琊阁学艺?

萧平旌出生时,庭生已经四十余岁,距离《琅琊榜》的结局将近三十年。

是庭生与飞流友谊未断联系,还是因平旌身上也有林家血缘,

直至后来渐觉这孩子与自己心性相投。

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,大概也是这个样子的。

 

赤焰英灵在上,梅长苏要平反冤案;

身居帝位,萧景琰要令天下清明坦荡;

生于长林府,萧平旌的使命是护卫家国;

出身琅琊阁,蔺晨的一生,是看世间若看溪水日夜奔流。

琅琊阁的戏份里,我目前最喜欢的一段是蔺晨与蔺九对答,坦言红尘碌碌却看不破。

《风起长林》总让蔺晨扮演着“规劝”主角的世外高人

可事实上,正是因为看不破,才更想劝人看破……

 

而我们也正是因为心有破绽,才更加属意潇洒脱俗之人。

 

 

在路原墓前,萧庭生曾对平章说:“曾经有一个人说过,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,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。”

这个人会是谁呢,会是蔺晨吗?

睹赤焰血冤,林殊魂灭;观长林风起,兵戈不息;望风骨长存,气节相袭。


萧平章献身,对昏迷的弟弟说的是“对不起”。

因为要留下来的那个人,承担的最多。


信鸽送来的一纸短笺,已是蔺晨第三次收到金陵梁帝崩的消息。

金陵城里的人活得这么累,从梅长苏到萧景琰,到萧庭生、萧歆,再到萧平章和萧平旌,

他曾问长苏:“累不累?”

那么,旁观者蔺阁主,累吗?

 

时间并不会磨平一切,

“归档吧。”

一个一个名字,一条一条短讯,都静躺在琅琊阁的机关匣里。

 

“见金陵玉殿莺啼晓,秦淮水榭花开早,谁知道容易冰销。”

梅长苏身后,蔺晨是唯一一个“见碧瓦青苔,曾睡风流觉,将兴亡看饱”的人。

 


直到远方,再无故人消息。

 




——————

【注】:庭生拿起金丝软甲的时候忆故人,“该去见他们了”,在场的先帝和先生之外还有飞流,故推测飞流应该也已过世。


评论(27)
热度(328)
  1. 共1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为欢几何 | Powered by LOFTER